一、外国语言文学学位点基本情况
本学科历史可追溯至1978年,2011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为佳木斯大学重点学科、佳木斯大学“最具影响力十大学科”。本学科所在单位是“三省一区”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共同主席单位,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日本语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省俄语学会常务理事单位,省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
(一)研究方向和培养方向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下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和“外国文学”四个研究方向及外国语言文学与民族学交叉研究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主要研究语音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传统语言学研究内容,也包括历史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现代语言学分支学科研究。
翻译学:研究英语、俄语、日语、朝鲜语四个语种的口笔译活动及其规律,主要包括翻译理论、翻译史、翻译政策、笔译研究、口译研究、体认翻译学等。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主要包括比较文学,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究、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中外社会与文化研究等。
外国文学:主要包括英美文学、日本文学、俄罗斯文学及韩国文学的文学史、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方面的研究。
外国语言文学与民族学交叉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中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学科涵盖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四个二级学科培养方向。
表1 培养方向与特色
学科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领域、特色与优势 |
英语语言文学 |
主要研究领域为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语文学和跨文化交际。语言学领域主要集中在儿童交际能力及其语用发展规律、言语矫治及语用障碍儿童康复等方面,形成了相对成熟和独立的语用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模式;应用语言学领域在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信息化外语教学、区域性外语教育发展模式、基础外语教育等方向上具备一定优势;英语文学领域借鉴国外传统和前沿文学理论,在英美文学作品微观分析研究及文学作品宏观对比研究方面形成研究特色;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与文化、交际与多元文化、文化与价值观等优势领域。 |
俄语语言文学 |
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学、俄罗斯文学及俄罗斯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学科在认知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及语言政策研究,颜色词汇的功能性研究及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俄罗斯侨民文学、俄罗斯经典作家及作品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特色研究。翻译方向开展的中俄边境城市公示语翻译规范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学科依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委会平台,进行赫哲族-那乃族神话故事互译研究,初步形成了外国语言文学与民族学交叉学科的研究特色。 |
日语语言文学 |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日语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日语教学以及中日语言文化比较三个研究方向。结合本学科定位与教学特色及国内外研究走向,本学科以跨文化交际为轴心,将其与日语语言学研究、日语教学研究、中日语言文化比较研究相结合,通过对学生进行跨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教育,以及通过共同解读日语语言与文化及中日对比相关研究成果等,使其了解日本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相关解读能力及研究能力。目前本学科导师在中日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日本凹型文化与日语教学研究、日本谚语文化研究、中日语言接触及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已形成自身特色。 |
亚非语言文学 |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韩语言对比、韩国语教育、翻译理论与实践及跨文化交际。学科在韩国语教育研究、中韩跨文化交际、韩国文化研究、中韩民俗学比较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韩国语教育方向对韩国语语音与文字、语法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研究。中韩跨文化交际方向在韩国文化发展史、韩国人的传统意识、韩国宗教与民俗、韩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已形成了研究特色。 |
(二)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扎根边疆、立足龙江,系统掌握外国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在文化、教育、科技、涉外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翻译等工作,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研究型外语人才。具体为:
1.具有较高政治思想素质,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善于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思想和文化,能为经济、社会、教育、科技、文化及外事交流服务。
2.系统掌握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合作精神,具备用外语从事教学、科研和外事交流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师资队伍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博士9人,硕士生导师21人。专任教师获黑龙江省教学名师、省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省最美园丁等多项荣誉称号,担任黑龙江省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黑龙江分会副会长、中俄人文合作和上海合作组织教育合作俄语翻译中心特聘专家、黑龙江省俄语学会常务理事、韩语学会东北支会理事等多项重要学术兼职。
表2 师资基本情况
专业技术职务 |
人数合计 |
年龄分布 |
学历结构 |
硕士导师人数 |
最高学位非本单位授予的人数 |
兼职硕导人数 |
25岁及以下 |
26至35岁 |
36至45岁 |
46至59岁 |
60岁及以上 |
博士学位教师 |
硕士学位教师 |
正高级 |
12 |
0 |
1 |
1 |
10 |
0 |
5 |
7 |
11 |
11 |
0 |
副高级 |
16 |
0 |
1 |
9 |
6 |
0 |
3 |
13 |
8 |
12 |
0 |
中级 |
5 |
0 |
3 |
2 |
0 |
0 |
1 |
4 |
2 |
5 |
0 |
其他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总计 |
33 |
0 |
5 |
12 |
16 |
0 |
9 |
24 |
21 |
28 |
0 |
(四)培养条件
学科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建有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中西文化对比研究中心和黑龙江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基地;有多种信息化教学平台。学科发展强化专业建设支撑,有省级一流专业2个,英语(师范)专业已经通过国家二级认证申请;有省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语言教学实验室总面积达2437平方米,学院资料室专业外语书刊2万余册;建有2573平方米的外国语言文化实训基地,作为对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能力训练、语言文化素质培养及学术交流的教学科研场所;仪器设备总值442万元。
二、2021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学科在2020年学科评估的基础上,以评促建,规范化学科各领域建设工作。
(一)制度建设
1.加强学科建设宏观领导
组织学习《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等中央或教育部文件精神,深入分析研究生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科改革发展作出部署。
2.加强学科建设制度创新
在严格执行学校相关制度基础上,结合本学位点实际情况,制定或修订《见好就收才是赢太阳9728导师培训制度》《见好就收才是赢太阳9728导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管理办法》《见好就收才是赢太阳9728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见好就收才是赢太阳9728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管理办法》《见好就收才是赢太阳9728学术活动管理办法》《见好就收才是赢太阳9728教科研奖励办法》《见好就收才是赢太阳9728学术论文撰写规范》《见好就收才是赢太阳9728研究生学术交流管理办法》,加强工作全过程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规范化水平。
(二)师资队伍建设
1.优化师资学历结构与学缘结构
柔性引进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新引进教师4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人,海外留学教师2人;教师取得博士学位3人;选派教师赴韩国攻读博士学位1人。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学科全体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完成2021年度导师遴选、增补与招生资格审查,充分发挥导师“第一责任人”作用,在培养过程中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思想教育、学术道德及生活进行指导、示范并全面负责。注重选树优秀典型,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2021年获校十佳导师1人,佳木斯大学学生最喜爱教师1人,评选出学院金师6人。
3.优化薪酬分配制度
制定《见好就收才是赢太阳97282021年度岗位绩效激励部分发放办法》,促进队伍建设,兼顾效率与公平,促进各岗位队伍协调发展,适度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向高层次人才、重点岗位和业务骨干倾斜。
4.教师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2021年“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微课教学比赛等共获奖24项;获省首届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4人,省“教学之星”外语金课团队大赛一等奖5人,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一等奖5人、二等奖5人,“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黑龙江赛区三等奖1人、全国高校外语教学(英语专业组)黑龙江省赛区综合组三等奖1人,校青年教师比赛奖2人,省首届高等学校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校赛)二等奖1人。
(三)培养条件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21年新建语音室、微格教室、书写技能训练室3间;修缮学院图书室与国际文化体验馆,为研究生提供科研、学科竞赛及语言实践活动场所。
2.加强平台建设
依托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中西文化对比研究中心和黑龙江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基地等平台,完善共享机制,协同创新,积极开展本学科专题方向的研究和其他跨学科研究。充分利用全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全国应用型外语教育联盟、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UMOOCs)研究生课程资源,推广混合式教学新范式。加强信息技术与研究生教育深度融合,引入FIF口语训练系统、好策读书、句酷批改网等,构建研究生教育教学新常态,研究生学习效果显著提高。用好国际项目平台,继续与现有伙伴院校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建立互通项目;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项目,选派学生赴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攻读学位3人;推荐优秀学生报考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在海外传播好中国文化。
3.加强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进一步融合
2021年获批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1门,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及线下一流课程2门。获批第二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1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校级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教学团队3个。
(四)科学研究工作
1.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邀请校外专家面向全院师生开展线上、线下学术报告4次;组织导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72人次;外派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青年学术骨干等外出参加学科发展建设会议8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常态化,主持《对外俄语教学现代技术》国际学术会议,承担第十四届中国黑龙江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数学、计算机竞赛翻译保障工作。
2.加强团队建设
整合学院现有的英语、日语、俄语、朝鲜语等方向研究力量,打造外国语言学团队、外语教学研究团队、外国文学团队、翻译团队、跨文化研究团队、“三进”项目团队及课程思政团队,各团队注重凝练特色,积极进行科研攻关,并带动、鼓励教师全员参与研究。
3.科研成果丰硕
2021年获批省级以上项目7项、厅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9项;出版专著9部;发表论文15篇,其中CSSCI论文2篇。
(五)招生与培养工作
1.顺利完成招生工作
学科地处A类招生地区,非省会城市,无地域优势,招生过程中重点面向本校学生开展招生宣传、咨询,同时通过在读硕士研究生及毕业生广泛宣传,吸引外校生源,招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外国语言文学202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3人,英语语言文学5人,俄语语言文学1人,日语语言文学5人,亚非语言文学2人,在校研究生数量达34人;报考2022年各学科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本院本科生共37人,为下一年度招生开启了良好局面。
2.切实抓好研究生培养工作
(1)学科在提高培养质量,更精细化培养上加大工作力度。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主线,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从输入、过程、输出三个方面,对导师指导、课程教学、科研活动、日常管理、学位论文质量等要素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不断改善培养条件。建立健全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及学位评定委员会,强化制度建设与落实,发挥学术组织在研究生培养方案审定、学位授予标准制定、学术不端处置等方面的作用。依托云班课等智慧平台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评价结果用于学科建设的持续改进。
(2)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学生参与本领域线上线下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外国文学经典及其改写高端论坛”、2021年“跨学科视域下的外国语言文学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国际人文社科跨学科研究高端论坛”,并作学术报告2人次。开展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组织研究生参加“研究生科研素养提升”系列公益讲座、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宣讲及其他相关报告会10场。
(3)加强研究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鼓励研究生以赛促学。2021年学生参加“外研社·国才杯”英语阅读、演讲、写作系列大赛、全国高校创新英语挑战活动英语翻译赛、全国高校创新英语挑战活动综合能力赛、第四届“人民中国杯”日语国际翻译大赛、第四届“亿学杯”全国大学生日语词汇及综合能力大赛、黑龙江省学习优秀党员事迹笔译大赛、第二届黑龙江省大学生版权征文大赛等学科各级竞赛获奖14项。
(4)改进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毕业生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结果用于调整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增强学生服务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能力。2021年毕业研究生10人,签约高等教育单位4人,中初等教育单位4人,国有企业1人,民营企业1人,就业率100%。